禽巴氏杆菌病又名禽霍乱、禽出血性败血症。属接触性传染病,常呈现败血性病变,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。 1.病因 本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,其主要传染来源是引进了带菌雉鸡,它们能经常地或间歇地排出病原体,这些排泄物和分泌物一旦污染了饲料、饮水和用具等,就借此扩散病原,传播疾病。 2.症状 本病亦分为最急性型、急性型和慢性型三种。最急性型是雉鸡染病初期,由于细菌毒力很强,往往还没出现明显症状就死亡;急性型表现出的症状是:闭眼不动,羽毛蓬松、翅膀下垂,脸变青紫,口渴异常,上呼吸道有粘液积聚,有或灰白色下痢,周围有粪便粘结,病发1-3天死亡;慢性型病情发展缓慢,病鸡逐渐消瘦,精神萎靡,粘膜苍白,有的关节肿胀化脓,出现跛行,可拖延几周后死亡。 3.治疗 用0.5%-1.0%的磺胺噻唑或磺胺二甲基嘧啶拌料喂食,1-2天后死亡会显著减少,3-4天后疫情基本得到控制;用青霉素2万一3万单位加上链霉素5万单位(每公斤体重)一起肌肉注射,每日两次,第二天死亡减少,第三天死亡基本停止;也可用喹乙醇,按5毫升,公斤体重,在饲料中添加,每日两次,病也可逐步得到控制。 4.预防 接种禽霍乱氢氧化铝甲醛菌苗,每只肌注0.5毫升,可免疫4-6个月。在易发病阶段和雨季,可在饲料中加入喹乙醇或抗生素类药物,如土霉素、四环素等,可预防禽霍乱的发生。巴氏杆菌对消毒剂抵抗力不强,用5%生石灰、1%漂白粉、50%的酒精1分钟可杀死,所以,平时应注意卫生和消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