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流行病学调查
2000年11月,某养鸡场从外地某孵化场购入雏鸡12000只,网上育雏。1日龄时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,7日龄接种鸡新城疫Ⅰ系弱毒疫苗。育雏舍用百毒杀消毒,饲喂自配混合饲料,并在饲料中拌入0.02%呋喃唑酮,并用0.02%高锰酸钾饮水。10日龄时,雏鸡开始发病,并出现死亡,至15日龄时,共发病4230只,死亡1458只,发病率为32.3%,死亡率为12.2%。
二、临诊症状
病雏鸡精神萎靡,食欲下降,饮欲增加,翅膀下垂,呆立,不愿走动,闭目昏睡,有的尖叫不安,卧地不起;排灰白色水样便,泄殖孔周围羽毛污秽,沾满粪便,有的泄殖腔红肿外翻;有的死于脐炎;少数病雏鸡还出现转圈、扭颈等神经症状,最后衰竭而死。
三、病理变化
剖检病鸡30只,多数鸡营养不良、消瘦,腹腔中积有半透明液体;心包膜混浊增厚,心包积液增多;肝稍肿、质脆,并有灰白色或黄白色坏死灶;肺淤血水肿,气囊混浊;肠管内充满气体,肠上皮脱落,粘膜呈条片状出血,肠内容物呈灰白色或黄白色水样粘液,有的肠管与腹膜粘连在一起;卵黄膜薄而易碎,卵黄呈干酪样或变为黄棕色水样的残留卵黄。
四、实验室检验
1.涂片镜检:取病死雏鸡肝、心血、脾、肾直接涂片,革兰氏染色,镜检见两端钝圆、单个或成对排列的阴性短杆菌。
2.细菌培养:上述病料分别划线接种于血液琼脂平板和麦康凯平板,37℃培养24小时。血液琼脂平板生长出圆形、隆起、光滑、湿润、灰白色菌落,直径约2.5~3.0mm;麦康凯平板,生长出圆形、光滑、隆起、大小均一的红色菌落(中央颜色稍深)。
3.生化特性:分离菌发酵葡萄糖、乳糖、麦芽糖、甘露醇,产酸产气;不发酵蔗糖,不产生H2S,不分解尿素,不液化明胶;吲哚试验和M.R.试验均为阳性,V.P.试验阴性。
4.血清型鉴定:用0.5毫升生理盐水将上述分离到的2例细菌纯培养物分别洗下,各置小试管内经水浴煮沸2小时,冷却后即为待检菌O抗原,按定性凝集试验法,以标准大肠杆菌O群抗血清(中国兽药监察所生产)同待检菌O抗原作因子血清玻片凝集试验,结果2株大肠杆菌均为致病性O78血清型。
5.动物试验:将用灭菌生理盐水轻洗下的麦康凯平板培养物,并作1:10稀释,腹腔接种于5只健康小白鼠,0.2毫升/只,结果在18~36小时全部死亡。取死亡小白鼠组织触片染色镜检和划线培养,分离到与接种菌完全一致的病原菌。
6.药敏试验:用上海生化试剂厂生产的药敏纸片,按常规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,结果该菌对庆大霉素、氯霉素、链霉素高敏;红霉素、四环素、卡那霉素中敏;痢特灵、头孢唑啉、氨苄青霉素、青霉素低敏。
五、防治措施
1.将病雏鸡隔离饲养,加强雏鸡舍的通风、消毒,每日定时清除粪便,保持雏鸡舍的干燥和清洁。
2.氯霉素按0.08%混于饲料中,连喂7天,并用庆大霉毒按3毫克/千克体重饮水,连饮7天。同时,饲料中添加0.5%的维利素,并用维生素C按50毫克/升饮水。
采取以上综合防治措施,病鸡数量减少,病情逐渐好转。4天后,死亡停止,食欲增加,精神良好,恢复正常。
六、讨论
此次发病的原因可能与种鸡场没有及时淘汰O78血清型大肠杆菌阳性种鸡而造成垂直感染有关;孵化设备、种蛋的消毒不彻底,育雏期间没有及时选择高敏药物进行连续预防,也是发病的一个原因。
本病在临诊症状上容易与巴氏杆菌病、沙门氏杆菌病混淆,须进行实验室检验方可确诊。应用药物防治大肠杆菌,应用药敏试验,并根据结果选用高敏药物治疗,才能取得好的疗效。